2025-03-06 10:42:12 作者:文/张亚男 来源:英国上市公司365 浏览数:0
关键核心技术是强国之基、国之重器,对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导向,朱琳致力于运用科技文献计量、文本挖掘、复杂网络与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方法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研究,投身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朱琳,英国365官方网站英国上市公司365讲师。北京理工大学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从事科技文献计量与文本挖掘,科技情报与科技评价、技术创新管理等方面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山东省青创科技计划项目等,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专项项目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在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Scientometrics、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net、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情报杂志》《图书情报工作》《中国科技论坛》《软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SSCI/CSSCI检索论文10余篇。
聚焦战略需求,立足实际需求开展科研工作
近年来,朱琳所在的“卡脖子”技术创新团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山东实际需求,开展了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发展测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评价与预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识别与推荐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形成了“基于全创新链的山东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发展测度研究”“山东省绿色低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预测研究”“面向‘卡脖子’技术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识别与推荐研究”等多项主要科研成果。
朱琳及其团队立足山东实际,从全创新链条视角出发,以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为研究对象,探究山东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发展路径、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与农业核心产业关联发展关系、农业核心产业创新效率发展状态,揭示了山东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关键研发内容、发展路径以及未来潜在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促进山东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发展,全链条布局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
此外,朱琳与团队又立足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需求,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低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明晰了我省与世界主要国家在绿色低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创新能力差距,客观研判我省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的技术供给能力,认清我省当前的国际竞争态势及薄弱点,为相关产业政策制订提供理论支撑。在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技术主题创新层面,对绿色低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了整体分析和未来技术机会预测。研究成果为决策者把握技术发展脉络、制定“卡脖子”技术突破策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微观、具体的技术和建议。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念好“人才经”。任何科技创新缺少了人才都如同无源之水,唯有人才到位,才能攻克技术难题,实现科技创新。当前我国在众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仍然面临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源就是“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供给跟不上。朱琳与团队面向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迫切需要“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供给的现实需求,通过明确“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标准与“卡脖子”技术需求,识别出攻关人才群体并构建人才信息库,并为“卡脖子”技术需求推荐最优攻关人才。研究成果在技术需求与人才识别推荐有效对接中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保障了“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的供给。
将科创梦的种子播种在青农土壤
能够运用多种交叉学科方法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研究,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贡献一份力量,是朱琳与团队长耕不辍的追梦之旅,清澈热烈的科研梦。她从学生初入校门,便引导学生们对科研产生无限的憧憬,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目标,找准方向。她认为科研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扎实的学术基础作为支撑,所以,她会陪伴学生每周进行学术论文交流与分享。科研追梦之路漫长而艰辛,没有计划是走不远的,她也会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
种下的梦想种子,就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之中汲取着向上的力量,只待春雨到,便得破土出。在未来,她希望做出更多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将科研梦的种子播种在青农的这片土壤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期待为更多的学生,点亮科创梦想,激扬青春力量!